常識科的課程架構是由三個互相連結的部分組合而成,包括學科知識、共通能力和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。我們在訂定常識科的校本課程時會根據學生的需要、興趣和能力,調校學習重點,配合學生各方面的發展。為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,我們分別在各級注入不同的學習元素,包括STEAM及科學探究、戶外學習、生活技能課、主題學習及生命教育等,令學習更具成效,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。
常識科活動一覽
STEAM及科學探究 高年級以中國發明為主軸,認識古代的發明,學習STEAM的技巧,讓同學認識各發明外,並培養學生對祖國的情懷。 |
戶外學習 每年度常識科均會安排戶外學習活動,透過實地考察或參觀,讓學生走出校園進行學習,增加學生的學習經歷,令他們學到的知識與情感產生連結,令學生學得更深更廣。 |
生活技能課 本校一、二年級常識科課程設計了一系列生活技能課, 學習內容包括:收拾書包、洗手、刷牙、摺衣服、掛衣服、掃地、綁鞋帶、剪指甲等。透過這些實作學習,幫助學生掌握生活的基本自理能力,學會照顧自己,幫助別人。我們更鼓勵學生動手做,實踐所學,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。 |
主題學習 主題學習活動於不同年級推行,包括小一《尊重他人及同理心》、小二《奇妙的種子》、小三《東涌遊》、小四《香港今昔》、小五《貧與富》及小六《誠信及守法》。透過主題學習活動,並配合自主學習元素,在課堂進行更有效的學習。 |
生命教育 為了培養初小學生對自然好奇和愛惜之心,引領學生思考自己在自然中的責任,提升他們對生命的感恩,我們已於小一及小二常識課堂中引入《慈悲為本生命教育計劃》,主題為「自然小夥伴」及「自然好鄰居」,透過不同的活動,除了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,更讓學生對自然的美有更深刻的體會。計劃於上年度推展至年級,主題為食農,學生從種植及親身與生物接觸中,引發對自然環境的好奇心及體會共生關係。而在探究食物生產歷程中不同生命發揮的作用,希望學生並在情境中衡量不同價值 ・另一方面,從欣賞食物及生物的視覺元素中,學生能從情感角度認識生物特性、食物色彩的豐富。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及戶外學習,學生能對生物產生慈悲心,並肯定不同生物的存在價值。 |